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嘉兴民营企业家们的记忆中,充满了温暖与感动。“筑梦嘉兴号角起,潮涌起航踏歌行。”在如梭穿行的岁月中,改变的是历史的容颜,不变的是时代的责任与担当。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嘉兴市工商联仍然怀揣最初的梦想,引领全市民营企业,扬帆奋进、勇往直前,凝心聚力、主动作为,为加快打造“三城一市”,建设“两富”、“两美”嘉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思想引导重长效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是工商联的首要任务。过去一年,市工商联全面打造教育培训平台,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素质,推动工商联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同时,广泛打造政企互动平台,增强参政议政服务大局能力。通过政企、政会互动平台的建设,畅通企业家反映诉求、寻求支持的渠道,增强工商联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事业成功靠什么?人生出彩为什么?历史责任是什么?我为‘四个全面’做什么?”2015年,围绕“禾商与中国梦”主题,市工商联在全市民营企业家中积极开展大讨论活动,参与人数3000余人。而这只是市工商联开展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工商联向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出《崇尚依法经营 打造诚信企业》倡议,建立起“四信”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守法诚信典型事迹征文活动、企业家演讲、媒体进企业、讲“守法诚信好故事”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育活动成效。 组织90名学员分别参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香港理工大学培训班,举办金融与创新管理研修班,开展《新形势下商会规范化建设》、《国际商务管理》等各类讲座……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同时,市工商联着力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主题,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方针,培育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去年全市工商联系统共举办企业家专题培训班15期,讲座18次,参训人员2150名。 “我们充分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他们通过工商联的平台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积极建言献策,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据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委书记叶伟达介绍,去年市工商联向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全面深化法治嘉兴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等4件集体提案,并作《关于在转型升级背景下支持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其中,《关于建立我市食品流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关于促进人才回归工作的建议》被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关于推进政府部分职能向行业商会协会转移的建议》被评为优秀提案。全市工商联及工商联届别委员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言献策,在市、县“两会” 上共提交了120多件提案。 大兴调研之风,按照驻会领导和企业家主席领衔、处室参与的调研工作机制,开展《关于商会协会在创新社会依法治理中发挥协同作用的思考》、《嘉兴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嘉兴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等课题的调研;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协商子课题《关于嘉兴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建议》积极开展调研……过去的一年,市工商联积极开展各项调查研究。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工商联报送的《2014年度工商联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要点》、《嘉兴市商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工作汇编》、《市级行业商会协会开展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专项行动》、《对南湖区反映我市行业商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存三方面问题的说明》等作出重要批示。 强化服务进民企 服务民营企业,是工商联的重要职能。市工商联牢固树立“服务立会”理念,精心打造企业服务平台,延伸服务手臂、拓展服务渠道,将服务企业发展的平台打牢筑实,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有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工商联就像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家的‘娘家人’,我们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工商联都积极主动帮助我们去协调解决,让我们在嘉兴投资发展更安心!”仅去年一年,全市工商联组织为应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各种平台帮助企业融资6亿多元。因此,一说起工商联对自己企业的帮助,许多在嘉兴投资的企业家都非常感动。 按照市委要求,市工商联作为市领导联系镇(街道)转型发展工作和市级部门牵头组团服务组长单位,由主要领导牵头分两组联系5个镇(街道)、9个企业、5个项目、2个人才和2个平台建设。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薛佳平带队赴桐乡市大麻镇和海宁市海洲街道、马桥街道开展百日维稳和安全生产督查。牵头组织市组团服务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走访座谈联系镇规上企业39家,帮助协调解决用地、用电、用工等问题。根据“双服务”、“转型发展服务年”活动要求,驻会领导带队分6个组深入各县(市、区)、商会协会及会员企业开展走访服务活动。去年共走访调研商会协会60多家、会员企业150多家,赠送《嘉兴市转型升级先进典型案例汇编》200多册,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0多个。 过去一年,市工商联扎实开展金融、科技、经贸、法律、对外联络、和谐劳动关系等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会同市级有关单位举办“新三板 新机遇”知识讲座;推进“机器换人”工作,在食品工业、模具等行业的企业中开展技术改造工作;组织企业家参加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2015商会大会、嘉洽会、星耀南湖·精英峰会等活动;市级法律顾问团为商会协会开设法律宣讲10多场,嘉兴市温州、台州、安徽等3家商会 调解组织共为会员企业解决各类劳资纠纷6起。 在助推浙商回归工作中,市工商联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围绕浙商回归“发力更准、声势更大、成效更好”的要求,市工商联进一步挖掘浙商资源,拓展浙商回归领域,积极配合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回归格局。组织18名企业家参加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承办嘉兴市浙商回归暨楼宇经济(上海)合作交流洽谈会和“宁波异地商会嘉兴行”活动,举办2015浙江(嘉兴)商会“嘉兴行”活动,承办市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暨公共服务重大项目深圳推介会及禾商座谈会。同时,深化异地商会联系联络机制,召开市外嘉兴商会会议、市内异地商会联席会议,引导异地商会会员企业成为两地互利互赢、携手发展的“金桥”,积极开展商会间的交流合作。2015年,通过商会牵线累计引进项目37个,总投资129.2亿元。 固本强基促发展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市工商联不断打造基层基础平台,夯实商会组织根基。通过创新商会协会改革发展机制,激发各级基层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商会组织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同时,结合我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开展,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强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两个健康”的本领和能力。 2015年,市工商联深化“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在全省工商联系统内率先实现“五好”县级工商联全达标基础上,下发2015年“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指导,提升建设水平。建立驻会领导联系县(市、区)工商联制度,对各县(市、区)有关重点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开展活动10余次。各县(市、区)工商联围绕“五好”建设目标,进一步整改提升,形成各自的亮点和特色。 有创新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发展。市工商联坚持量质并举、发挥作用的总体思路,不断推进经济类行业商会协会和异地商会建设。新成立嘉兴市内蒙古商会、嘉兴市广东商会,市级异地商会达到15家;新成立深圳市嘉兴商会,市外嘉兴商会达到10家;指导筹建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市级行业商会协会达到76家。同时,实现商会协会发展制度化,协助市委办、市府办印发了《关于调整市领导联系商会协会的通知》,制定了《异地商会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异地商会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 “打铁还需自身硬。”过去一年,市工商联积极加强会员队伍建设,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按照面向工商界、以民营经济及代表人士为主体、广泛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好会员发展工作。通过近年来的调整补充,六届常委会87名组成人员中非公经济人士70名,占80.46%;2015年会员数达到19188家,比上年增长13.22%;全市4165家规上民营企业中有98%以上入会。市工商联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党委中心组、党支部学习相结合,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服务商会协会、会员企业相结合,与查摆问题、边学边改相结合,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党性、党纪和规矩意识。市、县工商联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带头讲党课,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开展党课教育,认真抓好各阶段学习研讨,围绕相关主题作中心发言,举办专题讲座。此外,全市工商联系统还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积极参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浙商回归”等中心工作,做到行动迅速、敢打硬仗、善始善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一年里,市工商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工商联的有力指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担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推动工商联事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