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如何让企业“轻装上阵”,是我市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去年,嘉兴着力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标准地”“代办制”等改革,同时,深化增值税改革,及时研究提出我市新一轮减负政策“12条”,为企业发展送上减负“大礼包”……最终成效如何?
今年,嘉兴聚焦“三服务”和“两年”活动,其中,减轻企业负担是营商环境建设年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加大减负力度?接下来我市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昨天上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参加了全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会议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推进会。
真金白银
企业收到减负“大礼包”
“一直以来,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都很大,我们享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省了一大笔钱。”去年,国家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一出台,桐乡税务部门第一时间通知并在较短时间内办理了相应手续,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账户上很快多出了1403万元和1065万元两笔退税款,公司副总裁陈耀光至今印象深刻。
合众汽车成立于2014年10月,主营智能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是第13家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牌照的汽车企业。2018年对于合众汽车意义非凡,随着合众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桐乡智慧工厂全面竣工,旗下车型实现量产,企业全年销售额接近2亿元。“公司研发投入一直很大,产生了大量留抵税款,这增加了企业的税收和资金成本。”陈耀光表示,企业正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关键阶段,两笔千万元的退税不仅令合众汽车舒了一口气,也鼓励了企业下一步扩大生产。
除了落实国家政策外,地方政府也想尽办法为企业减负“加码”。桐乡磊石微粉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国兴告诉记者,这两年明显感受到了减税的力度,去年该公司税收减免超过1000万元。除了增值税上的减免外,当地政府还为企业减免了20%的房产税和80%的土地税。“减免多少看企业这一年的表现,去年我们公司属于‘规上B类’企业,减免幅度较大。”李国兴表示,这样的举措不仅为企业减轻了负担,还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政策落地
去年为企业减免税费210.78亿元
2018年以来,嘉兴全市上下不折不扣推进各项惠企政策落地,主要涉及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三大方面。
据统计,我市去年为企业减免税费共计210.78亿元(不含出口退税),这也是我市历年来减税数额最多的一年。同时,去年年底我市发布了“推动工业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政策70条”,其中包含的减负新政“12条”亮点颇多,比如:“增值税税率下调1%”政策预计一年将为全市企业减税14亿元到15亿元,电力直接交易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用电支出4.5亿元。
从政策出台到企业得到实惠,这中间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推进。通过主流媒体晒出减负清单,是我市的一项创新举措。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市减负办督促14家市级部门单位和7家热电企业围绕降低收费、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三个方面提出了34条承诺事项和6条倡议,并在《嘉兴日报》上公布。
同时,企业减负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去年全市33家企业和13位同志分别被选定为市企业减负监测点和监督员,以确保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市减负办组织开展企业走访服务、中小企业扶优扶强专项破难行动,收集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564个,发放企业减负政策汇编1000册。公布嘉兴市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不断完善阳光收费,初步形成了企业减负的常态化机制。
重点推进
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
市经信局局长卓卫明在昨天的会议上强调,减轻企业负担是营商环境建设年的重要内容之一,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又是2019年企业减负工作的重点之一,事关政府的公信力。
在抓紧研究出台我市新一轮减负政策及实施细则、开展暖心扶企活动的同时,今年我市将着重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记者了解到,该项工作中提到的“企业账款”,指的是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包括所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政府平台公司、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因业务往来与民营企业形成的逾期欠款。
各级部门将分工协作、全力推进:各级减负办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本地区清欠工作的督促指导;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包括所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政府平台公司的清欠工作;各级国资管理部门负责所属监管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清欠工作;各级人力社保部门负责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各级建设部门负责排查民营建筑施工企业被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拖欠账款情况,报当地政府和减负办;各级审计部门则将加大对清欠工作的审计力度。
同时,企业拥有“主动权”。市级清欠举报电话已经设立,号码为83681934。“对于接到的清欠举报,我们将一律核查。一经查实,将按照清欠工作要求,制订清偿计划,及时进行偿还。”卓卫明说。(来源:南湖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