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陈玲瑛,女,1963年生,浙江嘉兴人,中共党员,嘉湖机床联合创始人,浙江迈兴途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浙江省工商联常委、嘉兴市工商联副主席、嘉兴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嘉兴市机械行业协会副会长、嘉兴市机器人智能行业协会副会长。2009年被评为全国机械工业劳模;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三八红旗手,获得嘉兴市杰出女性的称号;2018年荣获“魅力女浙商·优秀创业奖”。


如果你对陈玲瑛的名字还不是特别熟悉的话,那么陈阿金的名字,你一定听过。1984年5月13日,家住洪合镇良三村的陈阿金与当时的嘉兴郊区工商部门签订了《家庭合资联办仪表五金厂协议书》,申领了嘉兴市第一张民营企业执照,成了嘉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阿金是陈玲瑛的父亲,说到家风家训,父亲是女儿心中一座高大的丰碑。在陈玲瑛心目中,传承家风家训,就是铭记父辈的嘱托,传承父母优良的品质。
父亲爱学习,有魄力
陈阿金的太爷爷做过保长,家里有一些田地,经济宽裕,陈阿金小的时候,读的是私塾。后来家道中落,陈阿金及时学习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20多岁时自己办过一些小企业,但先后都因为文革而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给割掉了。多次以后,陈阿金暂时放下了创业梦想,而是凭着自己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去桐乡石门仪表厂这家集体企业担任厂长。有人为他之前的经历觉得不值,但陈阿金觉得自己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这些经历也很宝贵。
学习和钻研,是父亲陈阿金留给女儿陈玲瑛的一个深刻印象。《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他每天都会关注,后来有了《嘉兴日报》,也是每年必订的。这样的学习非常有用,1983年下半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农村还不久,陈阿金已经做好了再次创业的准备。他从人人艳羡的集体企业领导岗位上辞职,贷款5万元,陆续购买了3台车床,2台刨床,2台钻床,1台铣床。陈阿金对企业的发展早有了规划:送女儿陈玲瑛学车工技术,送小儿子学刨工技术,让自己的一个徒弟学钳工。陈阿金后来才告诉女儿,这个徒弟他很看好,是当女婿来培养的。
1985年,良三仪表五金厂正式成立。事实证明,陈阿金的眼光很不错,女儿陈玲瑛自己学会技术后,还手把手教带出了一批熟练车工。他的徒弟在掌握钳工技术后,又开始研究产品设计,并且如愿和陈玲瑛结婚。企业发展30多年来,丈夫一直是陈玲瑛的黄金搭档,夫妻恩爱,当年家里请来照顾孩子的保姆一直感叹:“你们夫妻是真的好,从没见你们吵架红脸过。”
1985年,陈阿金48岁,快到知命之年,却顶着市场和政策都可能有变化的风险,放弃稳定的岗位和优厚的待遇,重新创业。父亲爱学习的好习惯,深刻地影响了陈玲瑛。上世纪90年代,陈玲瑛去浙江大学进行了一年半的脱产学习,之后又参加法律、销售、设计等各种培训。父亲历经挫折仍然不忘创业的魄力,也让创业的种子植入了当年才22岁的陈玲瑛心中。
父亲积极乐观,友善对人
在陈玲瑛心目中,父亲平日里很严肃,话不多,在家人和工人面前很有威信。但陈玲瑛清楚父亲其实是个非常积极乐观的人,而且对人友善。
作为家中的小女儿,读到高中毕业的陈玲瑛对父亲很了解。父亲当年创业的初衷,并没有想把企业搞得非常大,毕竟之前创业多次,又多次被“割”,他只是觉得自己一直在外面工作,和家人相聚得少,他想在自己家里办个小厂,让自己和4个儿女能一起工作,朝夕相处。眼看着企业有了起色,家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家里的亲友、村里的邻居都来请求父亲,希望能在厂里打工,有几个家庭负担比较重的亲友和邻居,甚至哭着来求。父亲心软,就不断买设备,建厂房,一步步把企业做大。到上世纪80年代末,企业已经有100多名员工了。
陈玲瑛说,父亲在为企业操心的同时,也关注着企业工人和自己家人的精神生活。父亲很早就为企业员工购买了保险,每到春秋季节,会包下多辆大巴送员工外出旅游。陈玲瑛继承了父亲对员工的这份关爱,企业如今有很多老员工,就是一种无声的证明。
父亲爱家人的表现很有意思,陈玲瑛举了两个例子。1989年,国家《公司法》一出台,陈阿金对企业进行了改制和更名,改制和更名后的公司名字是峰佳吉晨实业有限公司,“峰佳吉晨”是陈阿金从四个孙儿辈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所得。另外一个例子是,上世纪90年代,嘉兴市工商联组织我市企业家去美国考察,飞机回国时已经是晚上了,陈玲瑛在夜色中看到父亲抱着一大捧鲜花来接她回家。“父亲说,自己的女儿能去美国考察,是很光荣和自豪的事,所以要用鲜花来迎接。我也是从这一刻发现,原来父亲是一个很浪漫的人。”
父亲很爱护家庭,从1985年企业开办以来,只要没有特别原因,每到中秋节和国庆假日,父亲都会安排家族聚餐。开始还都是父亲和母亲一起在家里做菜招待,后来因为孙儿辈的结婚成家,人员逐年增多,聚餐才安排到了饭店里。
在陈玲瑛眼中,父亲还是一个很注重精神面貌的人。如果不出差,父亲一定会准点上下班,出门前会很认真地梳头发,搭配衣服,作为企业领导,他会早早地到企业门口,迎接员工们陆续来上班。父亲外出开会,对会议精神和下发的相关资料,都会带回家自己学习,然后和家人交流。“有时父亲忙,我就会去翻他出差回来的背包,看看里面有没有新的学习资料。”
母亲教会我勤奋刻苦,主动做事
家里四个孩子,陈玲瑛最受父母器重,可能和她善于思考学习又勤奋刻苦有关。因为跟随父亲创业,父亲对陈玲瑛的影响更大,但是母亲同样教会了陈玲瑛很多宝贵的东西。
还在陈玲瑛七八岁的时候,父亲陈阿金在外工作,四个儿女要生活,母亲也会多想办法赚钱补贴家用,一个常用的办法是种菜和挖野菜然后上街去卖掉。家里到街道上有一段路,又要赶在早市之前摆好摊位,母亲经常半夜起来干活,然后叫醒陈玲瑛,让她陪伴自己一起去街上卖菜。“大概早上三四点出门,天很黑,我心里其实很害怕的,但觉得陪伴母亲也是应该的,所以一直克服着害怕和劳累,每次都能陪母亲完成任务。”
母亲很为陈玲瑛骄傲,很多年后还要感叹:陈阿金因为工作关系有很多朋友,逢年过节会到家里来拜访,年纪还很小的陈玲瑛看父母忙不过来,就会主动出来递茶倒水,饭后带着这些客人到周边走走看看,给他们介绍相关情况。“这个确实也没人教过我,可能我就是看父母是这样做的,慢慢就学会了。”
母亲默默教会她的勤奋刻苦,陈玲瑛更多地用在了工作上。因为她的车工技术好,所以怀孕期间也不休假,直到女儿出生的前一天,她还在车床前工作,以致多年后,女儿陈佳听爷爷奶奶说起这件事,忍不住自豪地说:“我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听到了机器的声音……”
陈玲瑛的刻苦让父母非常感动。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产品也越走越远,那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送货到宁波和无锡等地,往往需要半夜起床,凌晨出发,一路颠簸,把货送到客户手里,然后把账款结回来。一站一站地送货结账,回来又是半夜了。那时候陈玲瑛27岁左右,父母觉得她半夜不睡又长途奔波,实在太辛苦了,她自己一点不觉得辛苦,觉得能顺利地送货和结账,很有成就感。
第三代:将来要接爷爷的班
虽然陈阿金当年并不想把企业做到很大,但经过两代人的努力,从良三仪表五金厂起步,到后来的峰佳吉晨实业有限公司和浙江嘉湖机床有限公司,再到如今的浙江迈兴途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他当年的创业版图无疑在日渐扩大。这是因为,他的女儿和孙女都铭记着他晚年后的嘱托:要把企业办成百年企业!
这是一份嘱托,更是一个梦想。和当年创业之初的早早规划一样,陈阿金对自己的百年梦想也有着非常早的准备。除了叮嘱女儿陈玲瑛外,陈阿金也关照过陈玲瑛的女儿陈佳。1985年出生的陈佳,大学读的是浙江科技学院,读书一年,爷爷和母亲决定送她出国去读商科,19岁的陈佳去了加拿大温哥华留学,成绩优秀,为人活泼,学习期间和一位优秀男生定下了姻缘。陈阿金和陈玲瑛都很喜欢这位男生,2008年,男生硕士毕业,先进入公司帮忙。虽然在海外留学,但陈佳始终记着爷爷送她出国时说的话:“将来要接爷爷的班。”
早在陈佳刚读大学的时候,每次陈佳假期回家,陈阿金都会让她出席公司的销售例会,一方面让她熟悉公司的情况,一方面学习一些销售案例,他还积极鼓励陈佳当场发言说感想谈观点。
爷爷的这个教育方法非常管用,如今已经毕业回国在公司辅助母亲管理公司的陈佳,在女企业家活动和创客论坛中非常活跃,观点独到,演讲精彩,成了南湖区80后女企业家中的佼佼者。
虽然爷爷已经在2015年去世,但陈佳始终铭记着爷爷的形象和话语。“我们家一般说教也不多,大多是言传身教,从小跟在他们身边,看到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爷爷是我们家族的荣耀,我会一生去学习和实践他创业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感谢他创立和奠定了这么夯实的企业平台给我们。”
陈佳说,母亲是自己身为女人的榜样,“她让我明白,女人其实是可以做到兼顾家庭和事业的。我的妈妈,最让我感动的品格是她有大爱,无论是对家人还是‘迈兴途’人。”(来源:嘉兴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