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在青海省西宁市发布,嘉兴上榜企业4家,与湖州并列全省第六,浙江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榜单的“老面孔”,位次均有提升,桐昆集团进入前100名。振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鸿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则成为榜单新晋企业。另外,浙江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上榜2019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

喜:入围门槛进一步提高 嘉兴企业数量增加
据悉,企业营收总额是中国民企500强排座次的主要依据,这些数据由民营企业通过地市工商联上报给全国工商联。每年榜单的门槛都在提高,今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的最低标准为185.86亿元,比2018年提高了29.02亿元。
令人欣喜的是,尽管榜单入围门槛提高,“禾企军团”相较去年却有明显进步。入围的4家企业里,桐昆集团2018年营收总额最高,达到了719.35亿元,同比增长42.2%(2017年505.81亿元)。新凤鸣集团则成为嘉兴第二家“300亿企业”,去年营收总额326.59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96.96亿元。
从排名情况看,嘉兴的龙头企业正在“发力”。桐昆集团闯入前一百名,位列第91名,相比上年提高了38个位次,新凤鸣集团排名255名,更是进步了74个位次。振石集团和鸿翔集团则成为榜单新晋企业,分别以209.40亿元和188.08亿元的营收总额位列422名和492名。
此外,与桐昆集团和新凤鸣集团一同入围2019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的闻泰通讯、华友钴业和万凯新材料去年营收额分别为147.76亿元、144.51亿元以及135.49亿元,有望成为嘉兴冲榜的生力军。
比:入围企业数量还不算多
尽管纵向相比,嘉兴今年的成绩有长足进步。但横向来看,嘉兴在浙江省内的表现还不够亮眼。根据统计,全省92家民企入围500强榜单,数量排名第一的杭州拥有36家,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宁波15家,位列第二;温州和绍兴11家,并列第三。可以看到,前三名的数量均超过了10家。接下来,台州5家排名第5,然后是嘉兴,4家入围民企与湖州并列第6名。其次分别是金华3家、丽水2家以及舟山1家。
去年浙江11市的经济总量成绩单,前二的杭州(13467.78亿元)和宁波(10579.51亿元)突破万亿,温州(5892.73亿元)和绍兴(5237.23亿元)则在5000亿元以上。尽管台州(4920.05亿元)排在嘉兴(4853.00亿元)前一位,但二者仅相差不到100亿元,而且今年上半年,嘉兴经济总量已反超台州。同时,嘉兴与绍兴的差距也不算大,可以说都在5000亿元左右。金华(3941.80亿元)、湖州(2717.02亿元)位列其后。
对照两份排名可以发现,嘉兴与绍兴经济总量相差不大,对方的500强民企却多出了一倍。嘉兴的经济总量相比湖州更多,但是500强民企数量却是一样的。同时,从具体排名上来看,嘉兴的情况也不太理想。500强榜单中,嘉兴民企最高的名次是第91名的桐昆集团,而同样是4家企业入围的湖州,天能集团和超微集团排名第30和37名。
尽管龙头企业并不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的唯一指标,但其具备的经济拉动作用不言而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嘉兴民营经济多年来存在的问题,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但是龙头大企业较少。对此,嘉兴将进一步扶优扶强,实施“领军企业”“瞪羚企业”培育计划,争取到2021年,全市超千亿企业实现零突破、超百亿企业20家、“瞪羚企业”100家,加快打造嘉兴先进制造业基地。
追: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嘉兴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市紧紧围绕“营商环境建设年”主题,按照“北斗七星”建设布局,紧盯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谋划推进思路,拿出一系列实招,营商环境得到稳步提高。全域营商环境测评结果显示,企业开办、获得用电项目的办理环节、办理时间、申请材料,办理建筑许可(三环节合计)、获得用气项目的办理环节、办理时间,获得用水项目的办理时间等11个指标大幅提升,助力民营企业破除制约发展的障碍和壁垒。
当前我市民营经济仍然面临国内经济较大下行压力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但随着国家减税降费、金融等系列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我市民营经济将呈现企稳增长的态势。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助力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4926家,实现增加值587.8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出口交货值454.8亿元,增长7.0%,两项指标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8和3.5个百分点。
机遇与挑战并存,嘉兴的龙头民企快跑向前。桐昆集团近日发布的2019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46.33亿元,同比增长31.9%。今年5月,参股公司浙石化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投资建设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常减压装置投入运行。该项目投产有助于公司构建“原油-芳烃(PX)、烯烃-PTA、MEG-聚酯-纺丝-加弹”一体化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预计浙江石化一期项目稳定运行后将给公司带来业绩增量。
同样专注产业链布局的还有新凤鸣集团。为了进一步增强对上游原材料成本的把控能力,企业正向上游PTA石化产业发展,打造集炼油—石化—涤纶长丝生产为一体的产业链。据了解,平湖市的独山能源一期220万吨PTA 项目将于三季度投产,二期则开始打桩。同时,顺应行业变化趋势,公司在机器换人、科学管理、流程优化、节能降耗等方面不断深化。2019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3.29亿元,同比增长13.34%。(经济处 宣传处)
|